每一個選擇都定義了你是誰

「你會去做志工嗎?」我問我一個資深同事,在公司表現很好,42歲左右。

「不會啊!我哪來這麼多的時間?捐錢是有啦,但要捐時間,還挺為難的!」

「我自己也是,固定捐錢,但要我固定捐出一個時間,我就只能說抱歉了。」我自言自語著。

想想看,我們都好像是這樣,看到一些災難發生時,總是用捐錢讓自己覺得對受難的人或社會有一點小小的貢獻。這兩年別人來拜託捐點時間做志工,像幫新創者做coach,雖然很費時,因為是偶而,也就還好,但後來發現自己時間越來越少,自己又忙的要死,所以,偶爾想到就過了,然後,過了就過了 XD。所以現在不管在醫院、圖書館,看到一些志工都對他們特別尊敬。

記得古典經濟學曾經說過:交易其實就是用能力去交換能力。對那些做志工的,他們到底換到了些什麼?他們用時間、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,但不見得看得到具體或更多的回報,那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有去無回的東西,無比的重要,那是什麼可以支撐著他們,一直持續的往下走?

前兩天我去參加了RMHC (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) 的志工感恩餐會,看著幾百個人,年齡從二十幾歲到八十歲的都有,多數都是超過五年以上,甚至有人做了十年,我不禁困惑了。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?是一個什麼樣的氣氛?或者是一個什麼樣的動機?讓他們不但把他們的時間貢獻出來,而且還貢獻了這麼久,不管他們是在做什麼樣的事情,是陪伴著這些遠處來看醫生的小孩子們,縫麥麥熊、對發票、舖床單、幫疲累奔波於醫院的病童煮晚餐⋯⋯,到底是什麼支撐著他們?是什麼讓他們不但這樣做,還能持續一直做呢?

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志工,仔仔細細的看著這每一個開心的志工,從他們的臉上、眼中,我突然有個領悟,其實他們沒有人想要任何回饋,對他們而言,他們只是單純的呈現了自己。因為「每一個選擇都定義了你是誰!每一個行為都成就你是誰的定義!」。

在台灣很多時候有些災難發生,很多人就捐錢、捐血,不管是在RMHC、在醫院,在任何地方的長期、固定的志工,我看到的他們不只是捐出他們的時間,他們捐出了他們的生命,他們在這生命裡面包含著他們最多的愛,捐給了這些在人間遭受著苦難的人們,他們是人間菩薩,歡歡喜喜的參與著人間的愁苦,可是卻讓這些遭受苦難的人們,在苦難的背後看到上帝的臉。

謝謝您們,謝謝所有在台灣不斷的貢獻出他們最寶貴的時間、生命,分享他們對人的關愛,不在乎任何的回報,用善良引導善良, 用愛引出更多的愛,讓台灣成為地球最美的存在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