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闆,B客戶說他們想找其它幾家代理商再多聊聊看⋯⋯」
「為什麼呢?」
「唉,就是最近生意平平的,他們想看看是不是換一家代理商,會有一些不同⋯⋯」他越講頭越低。
「那你自己覺得呢?」
「我覺得我們還是要把握機會,還是要參加吧!」他越說越小聲,聲音也有點抖。
「過去做了兩年半的時間,你都沒有抓住機會,那麼這次的機會你抓得住嗎?」我頭痛欲裂。
「但不管怎樣,我還是希望老闆可以給團隊一個機會!」業務副總還是不放棄的說。
「機會?我重重的嘆了口氣。你覺得這是機會嗎?如果有機會,那麼大概是反省的機會吧!兩年半都沒抓住機會,這次的比稿又能夠拿到什麼機會?對我來講,當客戶說要比稿的那一刻,我們就輸了。」
平常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客戶給我們的機會,如果每一個機會你都這樣讓它在你的指尖中溜走,只是因為我們跟客戶簽了約,你就認為我們不好好做也無所謂,那就不是客戶沒給你機會,是你沒有給自己機會,更可怕的是你沒給團隊機會,也沒有給公司機會。
對我而言,每一天都是老天給我體驗人生的機會,每一個問題都是讓我探索潛能的機會,每一個生意都是客戶給我貢獻價值的機會。但這個產業很奇怪,現有客戶的工作是日常作業,比稿的客戶反而是生意機會,所以比稿時精銳盡出,平常作業就行禮如儀,那就不能怪客戶要比稿了。
更何況這世界上沒有一個機會是不帶風險的,就像這世界不可能有一個藥是沒有副作用的。同樣的,也沒有一個狀況是完全不帶有機會的,那這就在於我們是用什麼樣的眼光和心態去看待。如果我們可以「珍惜日常」,一定可以從日常中找到很多的機會,如果我們能夠帶著「危機意識」的心態,去看待每一件事情,你也能夠看到每個危機的背後,後面可能藏有那鑽石般微小的機會,發出了一點點的亮光在跟你招手。
每一天,每一個人眼前身邊都有很多的機會,你把它看成是天上的饀餅,還是把它看成天上掉下來的刀。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拿到時的狀態下結論,但其實這都是你自己決定的,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,就用落下來的形式來看它。看到饀餅就很興奮,但有時候太大口吞下饀餅,也會噎死你啊!有時候大刀你角度抓得好,舞兩下,你會發現原來它的刀柄鑲得都是金鑽。重點不在於你怎麼辨識它,重點是在於你怎麼樣使用它!
不管是饀餅或刀子,面對這樣的機會,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態,對我而言,就是二件事,一個是不是「珍惜日常」?第二個是不是「有危機意識」?否則再多的機會,也是隨風飄去,再多的機會到了你手上,也成了食之無味的雞肋或一點都不起眼的日常事務。「珍惜日常」、「有危機意識」,會讓你手上的牌,比別人有著更多的「機會」。